t51p329

标签: 英国时政

俄罗斯紧急磨刀!7月23日,也就是美国把核武运到英国的第3天,俄罗斯在无任何预

俄罗斯紧急磨刀!7月23日,也就是美国把核武运到英国的第3天,俄罗斯在无任何预

俄罗斯紧急磨刀!7月23日,也就是美国把核武运到英国的第3天,俄罗斯在无任何预告的情况下,独自紧急发起太平洋、北冰洋、波罗的海、里海,15000人、空海地、远程导弹、战争实测大规模军演,而且这次军演名字也叫的火药味极浓——“七月风暴”!先说美国这事儿。7月中旬,一架美军C-17运输机从新墨西哥州核武库起飞,一路横跨大西洋,把B61-12战术核弹头运到了英国萨福克郡的拉肯希思空军基地。这种核弹最小当量300吨TNT,最大能到5万吨,当年广岛原子弹才1.5万吨,而且还能通过F-35A战斗机精确投放。虽然美国官方还在玩“既不确认也不否认”的老把戏,但卫星照片早就拍到基地里新建了28个防导弹掩体,连英国首相都公开说要采购12架能搭载这种核弹的F-35A,明摆着是要和美国共享核打击能力。这可是2008年美国撤走核武器后,英国本土17年来首次出现核弹,北约的核威慑范围一下子就把俄罗斯的西北侧翼给罩住了。俄罗斯这边能不紧张吗?要知道,拉肯希思基地离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直线距离不到500公里,从这儿起飞的F-35A带核弹,半小时就能打到莫斯科。更关键的是,美国这次部署打破了北约传统的“核共享”框架——以前核武器只放在德国、意大利这些中欧国家,现在直接顶到俄罗斯家门口,相当于把核门槛降低了一大截。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直接就骂这是“对地区安全的严重威胁”,但光动口没用,还得亮肌肉。于是“七月风暴”来了!这次军演规模和科目都很有针对性。太平洋舰队在日本海演练了岸防导弹“棱堡”系统配合军舰打靶;北方舰队的核潜艇“奥廖尔”号在巴伦支海搞反潜,摆明了要保护自家核反击力量;波罗的海舰队派出扫雷舰演练排雷,因为这一海域是俄罗斯与欧洲贸易的重要通道,战时很可能成为敌方封锁重点;里海舰队则在里海搞基地防御,防止无人机和无人艇突袭。最狠的是远程导弹实射,俄国防部没说具体型号,但结合以往演习来看,很可能是“口径”巡航导弹或者“缟玛瑙”超音速反舰导弹,射程都在1000公里以上,覆盖范围刚好能威胁到北约在欧洲的军事基地。其实,俄罗斯这几年一直在用军演回应北约的步步紧逼。2024年的“大洋-2024”演习出动了400多艘舰艇,直接在多个海域和美欧演习对着干;去年还频繁派图-22M3轰炸机在黑海、巴伦支海巡航,一次飞5个小时。但这次“七月风暴”不同,它没有和北约演习同步,而是在美军核动作曝光后三天紧急启动,时间上的紧迫性和地域上的全面性都前所未有。这说明俄罗斯对美国在英国部署核武器的反应已经从常规威慑升级为实战化应对,甚至可能在测试多线作战能力——毕竟太平洋、北冰洋、波罗的海、里海四个方向同时开打,对后勤、指挥、协同都是巨大考验。有人可能会问,俄罗斯这么大张旗鼓,会不会刺激北约进一步加码?看看北约的反应就知道了。就在俄罗斯军演期间,美国又批准向乌克兰出售1.8亿美元的防空系统,还往东欧增派了数百辆坦克。这种你来我往的军事博弈,很容易陷入“安全困境”——俄罗斯越军演,北约越觉得有威胁,越要加强部署,反过来又迫使俄罗斯更频繁地展示武力。但对俄罗斯来说,在核威慑这个问题上没有退让空间,毕竟核武器直接关系到国家生存。正如俄专家说的,“当别人把刀架在脖子上时,你不能只靠言语抗议。”
1861年,一支英国探险队在澳大利亚探险时,发现了一种神奇的植物,吃后饱腹感很强

1861年,一支英国探险队在澳大利亚探险时,发现了一种神奇的植物,吃后饱腹感很强

1861年,一支英国探险队在澳大利亚探险时,发现了一种神奇的植物,吃后饱腹感很强,无论吃多少都不会胖,反而还会变瘦,然而,没过多久,探险队的成员就陆续出现问题……灼热的阳光烘烤着澳大利亚内陆的红土,一支风尘仆仆的英国探险队正艰难跋涉,他们的补给已近枯竭,地图上标注的绿洲却迟迟不见踪影。“队长,水…水快没了,”队员詹姆斯的声音干涩嘶哑,队长威廉·福斯特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疲惫地扫过荒芜的地平线,就在他几乎要下令放弃时,远处一片奇异的灌木丛闯入视野。灌木上,挂满了樱桃大小、表皮闪烁着诡异光泽的深红色浆果,“上帝保佑!”植物学家埃德蒙博士踉跄着扑过去,不顾荆棘划破衣服,摘下一颗浆果,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随即,他布满红血丝的眼睛陡然亮起:“不可思议!威廉,快尝尝!”威廉将信将疑地接过浆果,浆果入口清甜多汁,一股奇异的满足感迅速充盈了整个胃部,仿佛刚享用完一顿丰盛大餐,更令人惊奇的是,一连几天,队员们仅靠这浆果果腹,竟真的不觉饥饿,原本因饥饿而紧绷的脸颊也神奇地开始消减。埃德蒙博士兴奋地在日志上奋笔疾书:“…此物饱腹感极强,食多不增重,反见清减,实乃上帝所赐解饥灵药!”队员们欢呼雀跃,詹姆斯更是激动地将浆果塞了满嘴,含糊不清地嚷道:“我们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会授予我们勋章的,这简直是上帝送给所有胖子的礼物!”然而,命运的馈赠,早已暗中标好了价格,最先不对劲的是老烟枪约翰,这个烟斗不离手的老兵,某天清晨,竟随手将那跟随他半生的烟斗丢进了篝火余烬里,火星四溅。“没意思了,”他盯着火焰,眼神空洞地咕哝了一句,众人只当他是疲惫过度,接着,一向以精打细算著称的会计爱德华,竟在一次与原住民的偶然交易中,将队里仅存的珍贵钢刀,换来了一串在他看来“价值连城”的彩色石子项链,脸上还挂着孩童般天真的傻笑。威廉皱紧了眉头,一股寒意悄然爬上脊背,而他自己,变化更令人心惊,作为以冷静理智著称的队长,威廉发现自己面对一条汹涌的陌生河流时,竟毫无征兆地、近乎是带着一种莽撞的兴奋,对着疲惫不堪的队伍大吼:“渡过去!现在!立刻!”完全不顾队员惊恐的劝阻和河水的咆哮,那一刻,仿佛有什么东西在他头脑中陡然断裂,某种赖以运转的、至关重要的东西,熄灭了。恐慌如同冰冷的藤蔓,迅速在探险队中蔓延绞紧,队员们纷纷出现异常:有人像爱德华一样变得挥霍无度;有人像约翰般突然抛弃了半生的习惯;更有人对着空气喋喋不休,或陷入长久的呆滞,这支曾经纪律严明的队伍,正从内部不可逆转地瓦解崩溃。绝望之际,他们遇到了一个原住民部落。部落中一位皱纹深刻如沟壑的老人,目光落在威廉口袋里露出的几颗红浆果上,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而苍凉。他缓缓摇头,用低沉而古老的部族语言说道:“恶魔的果子…贪心的白人,吃了不该吃的东西。”他枯槁的手指点了点自己的太阳穴,“这里,被它吃空了…我们的祖先,也曾在饥荒时吃过,最后,人都不再像人,大地用它自己的方式,惩罚贪婪。”威廉如遭雷击,埃德蒙博士强撑着病体,颤抖着剖开一枚浆果,在简陋的显微镜下反复观察那些汁液。多日后,他抬起布满血丝的眼睛,声音嘶哑而绝望:“威廉…我们都错了…这浆果里,藏着一种极微小的毒物,它像最狡猾的窃贼,专门破坏我们身体里运送‘头脑食粮’的通路,一种叫GLUT1的东西。”埃德蒙痛苦地闭上眼:“没了这条通路,大脑最重要的‘指挥中心’,额叶,就断了粮,指挥中心一瘫痪,人还怎么清醒?怎么控制自己?”他指着自己剧痛的额头,“我们不是瘦了,我们的大脑…正在饥饿中慢慢死去。”探险队的幸存者们挣扎着撤出那片诅咒之地时,几乎丢掉了所有辎重,只带回了沉重的身体与彻底被摧毁的灵魂。那片红土地上的浆果依旧鲜艳欲滴,沉默地反射着澳洲内陆灼热的阳光,仿佛无声的嘲讽。多年后,当现代医学终于揭开那段尘封的恐怖真相,科学家们心有余悸:那种天然毒素,能精准阻断大脑能量供应的生命线。大脑额叶一旦失去能量,理性、判断、冲动控制这些文明基石,便如沙堡般崩塌,这世上哪有不需代价的奇迹?当一种诱惑完美到违背常理,那致命的价签,往往早已悄然贴在命运暗处。探险队以理智为祭品换取的“捷径”,最终成了困死他们的无归迷途——自然的法则,终究冷眼旁观着每一次自诩聪明的僭越。信息来源:《这种美貌的菜让你越吃越瘦,但你最好别碰这“负卡路里”食物》澎湃新闻2022-10-02
大S纪念长椅在英国伦敦落成,还有好多人在爱她伦敦粉丝通过社交媒体发起募捐,仅3

大S纪念长椅在英国伦敦落成,还有好多人在爱她伦敦粉丝通过社交媒体发起募捐,仅3

大S纪念长椅在英国伦敦落成,还有好多人在爱她伦敦粉丝通过社交媒体发起募捐,仅3小时内筹齐所需费用1625英镑,约1.5万元人民币。全球粉丝为她筹建的纪念长椅,看得人心暖暖的,即便她已离去,但还是有很多人记住她,只要有人记得就不算离开,非常浪漫且很有纪念意义。这大概就是成为名人的好处,有人怀念你记挂你,为你建长椅建雕塑,她的粉丝真的很爱她。
大S纪念长椅落成:永恒光芒,照亮心间2025年7月26日,英国伦敦卡文迪什广

大S纪念长椅落成:永恒光芒,照亮心间2025年7月26日,英国伦敦卡文迪什广

大S纪念长椅落成:永恒光芒,照亮心间2025年7月26日,英国伦敦卡文迪什广场花园迎来了一座意义非凡的纪念长椅,这是全球粉丝为大S设立的。长椅选址毗邻牛津街商圈,在绿树成荫的静谧角落,中英双语铭牌上镌刻着:“她如流星,将优雅、勇气与善良,化作照耀我们的永恒光芒。”这座长椅由伦敦粉丝于5月发起众筹,原计划3小时筹集1625英镑,实际耗时8天完成,项目还覆盖了铭牌安装及百年维护费用,并获伦敦市政府支持。选址灵感源于大S的伦敦游学经历,契合她对宁静的偏爱。大S从《流星花园》的“杉菜”到“美容大王”,敢爱敢恨的形象深入人心。如今,这把长椅不仅是粉丝思念的寄托,更成为跨越文化的符号。即便她已离去,但那些闪耀过的优雅、勇气与善良,会永远在大家心间闪闪发光,相信她在天堂也一定幸福。
1900年,印度的新德里出现了一幕引人注目的场景:一个身材骨瘦如柴,颇具甘地风范

1900年,印度的新德里出现了一幕引人注目的场景:一个身材骨瘦如柴,颇具甘地风范

1900年,印度的新德里出现了一幕引人注目的场景:一个身材骨瘦如柴,颇具甘地风范的男子被两位修女扶持着,他站都站不稳。这一画面被摄影师抓拍下来,成为了一张珍稀的照片。那个男子出生在1870年代的印度中央省份,家里几代人靠种地过日子。东印度公司接管后,纺织业完蛋了,英国货涌进来,本地织布工失业,他爷爷只好改种棉花出口英国。父亲每天扛锄头下田,种小麦和谷物,税吏上门收税,家里勉强糊口。税负重得像石头压胸口,收入大半上缴,剩不下多少粮食。成年后,他娶妻生子,继续种地,播种靠季风,收成不稳。1890年代,税制更狠,地主中介层层剥皮,他卖作物换钱缴税,还得借高利贷。1896年饥荒刚过,他家牲畜死光,餐食减半,身体开始虚弱。到1899年,雨水少得可怜,田地干裂,他卖掉农具迁徙,路上看到村子空了,人倒路边。全家到新德里,加入乞讨队伍,每天伸手要吃的,体重直线掉,皮肤干巴巴。这张照片记录的正是1899-1900年印度大饥荒的高峰期,那场灾祸波及476000平方英里,影响近6000万人。中央省份和孟加拉部分最惨,作物枯死,粮价飞涨,人们大批流向城市求生。那个男子就是典型受害者,身体瘦到骨头架子,站不稳需要别人扶。修女来自本地教会,参与救济,但资源太少,只能帮少数人。英国当局知道情况,却没大动作,继续强收税和出口粮食。制造业早被毁了,印度变成原料基地,棉花靛蓝全运走,本地人挨饿。历史数据显示,实际工资降到最低,贫困率从23%升到50%以上。殖民政策直接推手,内部关税挡住本地贸易,税钱买印度货免费出口,资助英国工业。饥荒不是天灾那么简单,英国人眼睁睁看着,不改方向。饥荒从1899年持续到1900年底,男子没撑过去,死于饥饿并发症,和上百万受害者一样。救济营地开了些,但只管少数人,五分之一人口靠政府援助,很多人被迫挖渠换吃的。牲畜死掉九成,经济瘫痪,恢复花了好几年。季风回来后,农业勉强重启,但税没减,农民又借债种地。英国制度没变,财富外流上万亿,饥荒成常态。1880到1920年,超额死亡约1亿,比其他政权饥荒总和还多。死亡率从每千人37.2升到44.2,寿命掉到21.9岁。普查数据清楚显示,政策像定时炸弹,摧毁民生。类似事反复发生,到1943年孟加拉饥荒,300万死掉,当局报告写得可怕,但继续出口谷物撑战争。英国统治下,印度制造业从繁荣变废墟,东印度公司1757年控制孟加拉后,取消本地关税,让英国布料倾销,却设高税挡印度货出口。结果,印度从制造国变原料国,人民穷得叮当响,易挨饿。历史学家指出,这套贸易不平等压垮经济,实际工资19世纪最低点。殖民者建掠夺体系,税钱买印度产品免费拿走,再卖国外,钱进英国兜。印度出口粮食,即使干旱威胁本地安全。19世纪末几次饥荒,数千万死于政策,管理者清楚后果,却不改。维多利亚时代死亡危机不是意外,帝国政策等于从天扔炸弹。研究用普查数据估算,1891到1920年超额死亡5000万,最保守数字。饥荒推动印度觉醒,农民起义增多,反抗税吏和地主,社会动荡升级。独立后,贫困问题还遗留,国际法有赔偿例子,像德国赔殖民罪行,南非种族隔离后给受害者钱。英国罪责抹不去,正义步骤能帮愈合。整个时期,殖民主义没带繁荣,反倒制造人类悲剧,专家一致认为1880到1920年最毁人。生活水平从殖民前西欧相当,降到谷底。可靠数据从1880年起,基线死亡率假设下,超额死亡1.65亿。这比苏联等饥荒总和大,是史上最大政策灾难。
土耳其凯末尔:大事不明看英国,大事糊涂看法国!真的如此,法国从拿破仑开始就没干过

土耳其凯末尔:大事不明看英国,大事糊涂看法国!真的如此,法国从拿破仑开始就没干过

土耳其凯末尔:大事不明看英国,大事糊涂看法国!真的如此,法国从拿破仑开始就没干过一件明白事和正经事。近代的几百年来一直糊涂:拿破仑发动欧洲战争,被沙俄在莫斯科几乎团灭:一战做跟屁虫,二战更成了千古笑话,让全世界笑掉大牙。冷战时期在中东在非洲的一系列骚操作和政策都被历史证明糊涂到家、败家到家了。现在马克龙时代的法国又开始寻求存在感了,又开始准备寻求拿破仑的荣耀了,又开始丢人现眼了。法国将成为法兰西斯坦国是必然的!
威尔士王妃凯瑟琳法国元首访问英国凯特王妃英国王室​​​

威尔士王妃凯瑟琳法国元首访问英国凯特王妃英国王室​​​

威尔士王妃凯瑟琳法国元首访问英国凯特王妃英国王室​​​
还挺帅,难怪上次去goodwood,英国佬好喜欢mgcyberster​​​

还挺帅,难怪上次去goodwood,英国佬好喜欢mgcyberster​​​

还挺帅,难怪上次去goodwood,英国佬好喜欢mgcyberster​​​
看看70多年来,世界各国对中国的15次预判,最后结果都被狠狠打脸!大家大胆预测

看看70多年来,世界各国对中国的15次预判,最后结果都被狠狠打脸!大家大胆预测

看看70多年来,世界各国对中国的15次预判,最后结果都被狠狠打脸!大家大胆预测下,他们下一次误判会是什么?
长得像中国人有错吗?被英国强行并入印度的“高贵野蛮人”血泪史2020年,正当疫

长得像中国人有错吗?被英国强行并入印度的“高贵野蛮人”血泪史2020年,正当疫

长得像中国人有错吗?被英国强行并入印度的“高贵野蛮人”血泪史2020年,正当疫情在印度肆虐的时候,印度加尔各答多家医院的185名护士却提出了集体辞职,而辞职的理由却多少有些无可奈何:这些护士全部来自曼尼普尔邦,因为长得像中国人而被当地人无端攻击,身心俱疲。这不是第一次发生这样的事件。在印度国内,来自东北部的人常因为长相接近中国人而受到歧视:找房子会被拒绝,找工作会被嫌弃,走在街上还会被人辱骂“滚回中国去”。2023年,曼尼普尔地区爆发大规模冲突,造成数百人伤亡,背后就是积压了几十年的民族矛盾。曼尼普尔人的遭遇可以追溯到英国殖民时期,19世纪,英国人发现印度东北部气候和云南相似,就想在这里发展茶叶种植。殖民者把当地原住民贬称为“高贵野蛮人”,说这片土地是“无人管理的地盘”,强行侵占土地来种茶。当地居民进行反抗,英国军队就用机枪扫射镇压。1891年,英国彻底控制了曼尼普尔王国,1947年英国人撤走的时候,强行把这块地方塞给了印度,给后来的矛盾埋下了伏笔。曼尼普尔人其实一直在争取独立,1947年他们曾制定宪法要建立共和国,结果被印度军队逼迫着签署了合并协议。一位当地历史学家曾无奈地说:“我们就像货物一样被转手了。”此后,印度当局把东北部拆分成七个邦,用这种“分而治之”的办法来削弱当地人的凝聚力。现在有些那加人想建立“那加国”,库基人要求自治权,梅泰人希望恢复原来王国的版图……由于内部不团结,印度政府趁机进行压制,独立的呼声也就越来越弱了。在印度的主流社会里,白皮肤的印度斯坦族占据主导地位,东北部黄种人长相的居民常被视为“异类”。医学院教授当众称呼学生为“蒙古来的女孩”,政府官员嘲笑东北部女性是“病毒携带者”,连房东都拒绝把房子租给东北部居民,理由是“中国人不讲卫生”。更严重的是暴力事件不断发生,2021年在德里,一位曼尼普尔青年因为在公交车上拒绝摘下传统毛线帽,竟被活活打死。印度政府还在搞文化同化政策:学校强行推行印地语教学,当地藏缅语系的方言被压制;传统节日被禁止举行,部落祭祀活动被贴上“野蛮仪式”的标签。一位来自阿萨姆邦的社会活动家悲愤地说:“他们抹掉我们的历史文化,却要求我们感恩戴德地当印度人。”类似的问题在世界各地都存在:在美国,第三代华裔移民担任联合国代表时,只因为批评过中国政策,就被人辱骂“长着中国脸还反华”,尽管她根本不会说中文。在澳大利亚,华人杨恒均三代人都住在墨尔本,但当地人还是会问“你究竟是哪里来的?”研究者指出:“所谓多元文化其实是假象,只要长着亚洲脸,就永远被当作外来者。”曼尼普尔护士的遭遇,撕碎了“多元包容”的虚假面纱。当种族歧视打着“爱国”的旗号横行,当文化差异被贴上“不忠诚”的标签时,整个社会就变成了压迫的机器。正如曼尼普尔青年在抗议横幅上写的那句话:“我的眼睛望向东方,我的心属于家乡,但我的身体,为何不能安心地留在这片土地?”英国殖民者用暴力拼凑起来的“统一”,最终成了印度社会难以愈合的疮疤。当曼尼普尔护士被迫离开救死扶伤的岗位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她们的委屈,更是全人类在种族偏见面前的共同困境。参考资料:新冠疫情期间曼尼普尔护士遭歧视事件调查——印度时报